
“这么简单都不会?你是猪脑子吗?你看看都几点了!作业还有一大半配资公司排行口碑,你到底在磨蹭什么!”
每天晚上8点,我家隔壁总会准时传来这样的吼声,夹杂着孩子的哭声,一场因写作业引发的“家庭大战”如期上演,一直持续到晚上11点还没有结束的意思,听得人心焦。
而一墙之隔的我家,二年级的若兰,课后作业大半在学校都已经完成。放学回家后,趁着我做饭的时间,若兰会自觉地拿出作业本,接着完成剩余部分。偶尔作业较多或者遇到难题,才会在饭后向我求助。晚上8点,我们基本上都已经检查签字完毕,若兰连书包都已经自己收拾整理好了。
很多家长都羡慕我“咋这么好命?孩子这么让人省心!”只有我心里清楚,并非我“命好”,生了个天生自律的“省心娃”,而是我知道小孩子贪玩是天性,家长不想后期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就得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在若兰刚上一年级时,我就有意识地运用了一套 “三步撤退法” ,让孩子养成了自主又高效的写作业习惯。
展开剩余90%听着邻居家的“兵荒马乱”,再看看我家,晚饭后孩子读书或者画画、做手工,爸爸看书或者继续未完成的工作,我要么陪孩子读书做手工,要么把最近几天遇到的和养育孩子有关的一些见闻思考记录整理出来,家里一片“母慈子孝”的温馨和谐。
这么强烈的对比,常让我感慨,更让我深信:很多家庭的“鸡飞狗跳”,源于陪伴策略的错位。今天,我就把我的这套“三步撤退法”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那些深陷陪孩子写作业的“泥潭”中的家长们带来新思路。
PS:全文较长,希望快速抓取信息,获得实践方法的,可以移步这里,阅读精简版:远离陪写作业鸡飞狗跳,我用“三步撤退法”,一年实现母慈子孝!
我家若兰上的是公立幼儿园,我也没给她报过幼小衔接班。孩子刚上一年级那会儿,面对“作业”这个新事物,内心是茫然的。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我是一直坐在她身边,陪着她的。只不过我的全程陪伴,不是为了“监工”和“督促”,而是做她的“定心丸”。帮孩子建立安全感,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
我和宝爸做好分工,每天吃完饭,宝爸去洗碗收拾。我拉着孩子赶紧去写作业,把“先作业后玩”的节奏先建立起来。我把她的小书桌就放在我的书架旁边,她写作业,我看书,让她知道“妈妈一直都在身边”,不是她一个人在孤单的学习。
我们通常是先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再“过一遍”。这一点不得不提一句,孩子的语文数学两位老师,真的很有办法。她们都要求孩子每天回家都要完成“我是小老师”的“任务”,要让孩子把当天学习的内容给家长讲一遍。孩子讲得有遗漏的地方,我再做补充。这就相当于进行了一遍高效的复习。
复习完之后,再开始写作业。我会让孩子自己决定先写语文还是数学,先练习生字还是口算。若兰喜欢先做口算练习(老师要求每天都要做一页口算)。这时候她们的课本要求开始是5以内的加减法,后来到10以内,整个上学期才学到20以内的加减法。若兰在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已经通过玩游戏,熟练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了,口算作业对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她之前没有练过写字,因此写字对她来说是一件高难度的挑战。
我尊重她的选择,她想先做容易的就先做容易的吧。我也不希望她一开始写作业,就被难的事情吓退了,进而对写作业产生畏难抗拒情绪。后面相对较难的部分,不是还有我可以帮助她吗?得益于若兰的识字量不错,虽然才刚开始写作业,但我连帮忙“读题”这样的事情都能省了。只用在她有需要时,用她能理解的语言解释题目,偶尔温和地提醒她注意坐姿,养成正确的握笔习惯等。
一年级上学期的前半个学期,我一直就是这样全程陪着她。给她提供情感支持,手把手教她“学会如何学习”,在她需要时给予帮助。
说实话,这个过程相当的“熬人”。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接触写作业这件事的若兰,也难免会有让人生气的时候,但我尽量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一次次的压下了自己想要燃烧的怒火。有一次甚至把自己憋到胸闷气短,但我硬是没让孩子感觉到我快要崩溃了。我知道发火这种事情,一旦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和无数次,后面就会陷入无休止的恶性循环。好在我挺过了那段最难熬的日子,给陪孩子写作业这件事开了一个“好头”。
写完作业,还要预习第二天的新内容。这也是学校老师要求的,并且给出了详细又具体的预习步骤和要求。说实话,很多家长对此是有很强的抱怨甚至抗拒情绪的。他们觉得家长自己在家都已经教会孩子了,还要老师干什么?觉得这是老师为了自己省事,把责任都推给了家长。
但我很清楚的知道,老师这不是在推卸责任,而是在让孩子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毕业十多年的我,再一次捧起了孩子的课本。我发现孩子的课本上很多内容,都和我们上学的时候学的不一样了。难怪很多家长说自己堂堂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却连小学孩子的作业都辅导不了了。家长按照自己当年所学讲的和孩子现在学的,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啊。自然是一个讲得口干舌燥,一个听得莫名其妙,整一个“鸡同鸭讲”,能不怒气冲天,鸡飞狗跳吗?
这样“熬”了两个月,也就是一年级上学期的前半学期过完,期中考试之后,我觉得这个基础打得差不多了,流程孩子已经熟悉了,我开始了“战略撤退”。我对她说:“宝贝,你现在是小学生了,可以试着按照我们之前的流程,自己安排作业了。妈妈就在旁边看书或者在电脑桌跟前工作,你要是遇到想了3遍还不会的题,就先空着,这科作业写完了,拿来问妈妈。”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还是习惯性的一遇到不会的,就凑到我跟前来了。我还是会跟她讲解,但讲完之后我会提醒她,下次遇到不会的题,可以先空着,继续做下一道题。等这张卷子或者这一科的作业都写完了,再一起来问妈妈。
我一刻不离的陪了两个月,不就是为了能够慢慢地从孩子身边撤离吗?我们所有的介入,都是为了培养孩子独立飞行的能力。现在已经给孩子打下了独立学习的基础,是时候移交学习的主动权,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了。
慢慢的,孩子往我跟前跑的频率越来越低了。即便是遇到不会的题,也会自己先想一想,实在不会就先空着,等整张卷子都写完了,再一次性拿来问我。因为她知道妈妈一直都在,她随时能找到依靠,反而会更愿意尝试独立。
得益于前期养成的预习和复习习惯,她课堂上知识消化得比较好,作业中“遇到难题”的几率也越来越少了。而且,她也逐步能够区分哪些问题可以自己解决,哪些问题确实需要求助。到了一年级上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她经常不需要“打扰”我,就能够独自完成全部作业了。学习的主动权,就这样在无声中完成了交接。
一年级的下学期,开学的家长会上,老师详细询问了大家陪写作业的情况,是否一直陪伴?有没有帮孩子检查作业并订正?并且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学期开始,老师不会再给家长发作业,需要孩子自己记作业。作业写完,孩子需要先自查,再由家长复查,订正无误后签字。
老师的话,我选择了“听一半”。有一天放学,孩子很郁闷的告诉我,她今天被老师批评了。昨天的作业有一张卷子忘了写。还问我“你为什么不提醒我?”我露出十分惋惜的表情:“宝贝,听到这个消息,我也很难过。可是,你们老师让你们自己记作业,没有把作业内容发给妈妈,妈妈也不知道你昨天还有一张卷子要写啊。”
孩子更加委屈地说:“我记了作业的,就是没来得及记完,就放学了。回家之后我就不记得老师说的是哪张卷子了。”我拍拍孩子的肩膀:“刚开始自己记作业,偶尔一次没记全没关系。下次如果作业没记全,记得跟妈妈说,妈妈帮你问问其他同学。多记几次,你就熟练了,就不会漏记了。”
从那之后,孩子再也没有漏记过作业。因为她知道,她自己不把作业记清楚,妈妈也帮不了她。偶尔问同学一次两次可以,隔三差五就要问别人,多不好意思啊。自己还是班长呢,别人都能记住作业,自己怎么能记不住呢?
又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放学,孩子又闷闷不乐的告诉我,她今天又“挨批”了。昨天的作业,有两处明显的错误,我没检查出来,就签了字。我拿出手机翻开数学群给她看:不仅你今天挨批了,妈妈也挨批了呢。老师在群里公开点名,批评妈妈没有检查好你的作业,就签了字。
我用手指点了一下孩子噘得能吊油壶的小嘴,说道:“落后就要挨打,犯错就要受罚。你的作业,你自己没检查好,有错误没及时订正,老师就会批评你。妈妈没认真复查就签了字,妈妈就会被老师在群里公开点名。谁的责任谁承担,没有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那就得接受批评教育甚至惩罚。”
其实,孩子的那两处错误那么明显,并不是她不会,就是粗心大意了。写完又没有认真检查,就拿来给我签字。我一眼就看到了,却依然没吭声,直接签了字,才有了今天母女双双挨批的结局。
看孩子依然有些不服气的样子,我说:“说起今天挨批的事,妈妈比你委屈。那是你的作业,你才是学习的第一责任人。简单的题却做错了,说明你写作业的时候不认真,马虎大意。你们老师明确要求,写完作业后要自己先检查一遍,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确认无误后,才能拿给家长复查并签字的。你自己没发现错误,显然是没有检查或者检查的不认真。你连续犯了两次错,被老师批评,一点都不冤。”
孩子看了看我,一言不发低下了头。我接着说道:“妈妈承认自己不该没好好检查就签了字。那是因为妈妈相信你已经自己检查过了,有错误也已经改正了,才拿来让妈妈签字的。妈妈就偷了一下懒,这是妈妈的不对。可你要是真的自己先检查订正了,不论妈妈有没有认真复查,今天我们俩都不会挨批。”
孩子“噗嗤”一声笑了,“这么说,是我有错在先,不仅自己挨批,还连累了妈妈也丢人了?”我故意叹了口气,促狭地看着孩子,“可不是嘛!谁让我是你的妈妈呢?咱们俩有福同享,有难也得同当啊!”
若兰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接连因为作业的事情,被老师批评了两次,也终于清楚了学习是她自己的事。为了不再被老师批评,她每天都会牢牢记住要写的作业内容,自己规划作业顺序。偶尔遇到经过认真思考仍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她才会主动来找我讨论。我并不会给答案,而是通过提问,引导她理清思路,陪她一起找到解决方法。等所有的作业都写完了,她会再三检查,确认无误,才会拿给我复核和签字。
到一年级结束的时候,我们已经完全达成了默契,我终于可以放心地“退居幕后”了。每天她会自主规划、完成作业并自查,只负责最后的复核签字。孩子很享受她自主安排的成就感,学习的主动权,在已经稳稳地移交到了她手中。而我,也终于可以心无旁骛的做自己的事了。
一直关注我的老粉,应该也发现了。自从这学期开学,我的更新频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那是因为我现在终于不需要再陪孩子写作业了,有了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能够用来记录和分享了呀。
回头看看这一年多,我做的其实很简单:从“我陪着你学”到“你需要时,我都在”,最后变成“你自己来,我把关”。孩子的成长需要空间,我们往后退的每一步,其实都是在把她往“独立”的那个方向,轻轻地推上一把。
这套“三步撤退法”的核心,在于前期做好铺垫配资公司排行口碑,看到孩子有能力时,要敢于放手,把学习的责任稳稳地交还给孩子。我用实践证明了它的可行性,如果您也在为陪写作业而烦恼,不妨试试这套方法,相信您也可以复制这份轻松!
发布于:陕西省和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